“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齐名,是国内对外贸易的又一条漫长之路。茶马古道连接南北丝路,沟通汉藏中外贸易。商家们所称的“康北道”,是茶马古道两条主线之一,也是康区四大商道之一,开通于清康熙年间,起自四川雅安,至康定(折多),经乾宁、道孚、甘孜,到德格,过同普、昌都,进入拉萨,横跨印缅边境。整个康北古道,穿越崇山峻岭,茶道马帮的铃声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回荡不绝。
德格是“茶马古道”的品牌重镇,有着一千多年的茶马贸易历史。在内地茶叶未进入藏区乃至德格之前,德格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俗,只是当时采用一种植物的根茎作为原料,这种原料当地人称之为“伍金德甲”,意即由莲花生发掘而应用的茶。自康北“茶马古道”形成开始,德格的茶马贸易就逐步形成并发展到了一定的集市规模。当时康北片区茶马贸易市场和规模正处于发育时期,贸易的中心在今康定(折多)距德格近公里,同样不产茶的德格便只能用牦牛驮运货物,商贾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往返于康北道之间(当时称其道为“牦牛道”)。在没有货币制时期,用“以物换物”的方式进行贸易往来,将马匹、牛羊等畜产品、鹿茸、麝香等动物药材以及一些土特产和手工制品驮运出境,换回茶叶、酒、肉、食盐、纸、墨、衣物等生活用品。西藏达赖五世时期,随着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规模水平不断提高,藏区开始有了自己的货币制度。其时流通的是称之为“小银元”的货币,为茶马贸易的不断兴盛创造了便利条件。直到民国袁世凯统治时期,这种贸易往来一直延承不衰。德格在整个康北“茶马古道”一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茶马古道”康北道的枢纽重镇和突出的贸易驿站,也是连接、转运入藏物资和贸易的边陲要塞。同时又是连通青海玉树、西藏同普、昌都的集散地。随着生产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和经营范围的扩大,不单使茶马贸易本身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同时也促进了川、滇、藏茶马古道的拓展和茶文化的相对普及。在德格历史上,以茶马古道为贸易通道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商贾主要集中在中、上阶层人士中,德格土司和几大头人是德格茶马贸易的代表人物。同时从事茶马商贸易活动的还有今八帮寺、竹庆寺、协庆寺、宗萨寺、俄支寺、龚垭寺、拉呷寺、腰热寺、呷绒寺、岔岔寺、满金寺和丁青寺等十数个宗教寺庙。汉茶进入德格,由于起初茶的数量有限,必然产生了需求上的等级划分,即最初是土司、头人、富贾才能喝茶,低层百姓无权喝也无力购买(交换);在这种大的等级区分之中还包含着另一种小的等级之分,即以家庭为单位的内部等级之分:家中长辈和男士优先,小孩和女性只能偶尔喝到。经过近千年的漫长过程,汉茶得以普及后,这种等级之分始告结束。
(图片源自POCO图片社区封面及第一二张为意象图非德格景观
编辑:阳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