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马种穇’我已经种了很多年了,是祖辈留下来的种子,每年都种几分地,种子可以做煎饼,穇子梗晒干后,就用来编蓑衣。”长岭镇78岁的徐见修老人谈到穇子时,穿上蓑衣告诉莒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队员。“25岁就跟随岳父学习编蓑衣,以前还能卖点钱,现在每年编一两个,自己用,也留个纪念。”
穇子
蓑衣
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加快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进程,确保种质资源高质量入库,莒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粮食、经济、果树、茶叶、中药材等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技术人员成立普查队,全面开展传统农家品种、特有稀有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普查与收集工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咱们莒县普遍种植的红杆高粱,秸秆是红的,可以编织成结婚用的红枕头和红席,现在少了。以前推广的胜利百号地瓜,产量极高,现在基本上也没有了,老品种都有独特的品质,应该引起重视。”参加种质资源座谈会的农业局退休老领导伦玉德同志谈到老品种时,记忆犹新。
红杆高粱
县农业农村局为全面了解莒县境内老品种情况,专门邀请老领导、老专家、老技术员座谈交流莒县境内的农作物传统品种和野生近缘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有价值种质资源信息。另外,通过查阅县志、统计年鉴、农业志、技术报告、论文、专著等资料,发现了很多栽培历史悠久的老品种、老特产和具有优秀老传统、老文化的手艺。
“咱们去收集种子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种质资源,一些稀有的数量很少的种子先不要采集,拍照后上报省农科院专家来确定怎么收集种子,这样才是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日照市农科院副院长刘为光带队下乡普查收集种质资源时告诉普查队员一定要按规定收集种子。
普查队员跋山涉水,每到一个地方都咨询当地老百姓特产情况,在峤山镇发现了一种祖辈传下来的老品种矮杆高粱“母猪够”,秸秆有一个典型特点:甜度高,可食用。还有一种老谷子叫“猫爪谷”,谷子穗尖分成3-5个头,老百姓形象的叫“猫爪谷”。普查队也收集到了莒县本地特产五辈枣、莒州贡枣、老笨姜、黄毛石梗芹菜等莒县本地特产,每个特产都有独特的种质优势和特点。
猫爪谷
“母猪够”高粱
“五辈枣”前果后花结果状
一年来,普查队足迹遍布全县各个乡镇街道,了解了全县多种濒临灭绝农作物特征特性、地理分布、栽培方式和保护利用情况,征集稀有、特有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品种59种,其中,谷子、高粱、穇子等粮食作物13种,蔬菜10种,果树22种,经济作物6种,绿肥1种,中药材种质资源7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问题列入年重点任务之一,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和种子库建设,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地方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水稻研究所、葡萄研究所、桃树研究所等一批种质资源科研单位不断发展。下一步,莒县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工作,保护“老种子”,收集好、利用好本地种质资源,鼓励农民种植传统地方品种,确保每个老品种永久传承下去;繁育“新种子”,加强高产稳产、绿色优质的品种育种工作,培育一批特有、稀有品种;打击“假种子”,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种业市场的监管力度,让假冒、盗版种子无处遁形。
责任编辑:鸿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