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泽雄黑帐篷文化部落
TUhjnbcbe - 2020/12/3 20:06:00
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88.html

泽雄黑帐篷文化部落是通过青海省第十二届*代会上提出的“黄南州民族文化先行区”思想和黄南州文化建设精神,由泽库县委、县*府、和日乡*委*府、县扶贫开发局等批准并大力支持,由和日乡东格日村开发主办的重点项目。项目以继承和发扬“万户黑帐部落”地方传统娱乐、饮食文化为主,在多杰隆沟,统称白房子后面的布哈草坦建立20多顶黑帐篷群,以原始的辽阔草原为被背景,以宣扬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环保文化为目的,以糌粑、酸奶、酥酪糕、手抓肉、香肠、奶茶、酥油茶、甜茶、老茶等为主要饮食,并销售绿色酸奶、酥油和曲拉等有机畜产品,具备提供系统的享受地方传统饮食、娱乐文化为主,兼收购销售虫草、黄蘑菇、邦金梅朵、雪莲等草药和牛奶、酥油、曲拉和牛肉干有机畜产品的中介市场,以赛马、赛牛、郭庄舞、情歌为娱乐文化方式的“黑帐篷部落文化园地”。

广袤浩瀚的雪域高原,被分为青、康、藏三区之一的脱思麻,古人称野摩唐,俗称骏马之乡的安多藏区,从天而泻的九曲黄河像伏卧在巍峨的崇山峻岭之间的蛟龙,蜿蜒盘旋,哺育着两岸苍茫草原。祖祖辈辈生活在母亲河之南的人们在这里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着生活。

《噶当书》中以“八谷辐伸四方远,神似八辐法轮图。”赞美泽雄草原。传说,这里的神,忠于法,人,虔诚于佛,地蕴十宝,故称金色之乡的泽雄草原南部,在大小纳木安和巴迪蛙丘等草甸之间盘旋着的两条河流神似两条青龙。河畔的布哈草坦上三三两两的黑帐篷仿佛是大海中畅游的一条条鱼儿。在这里生活着古老的和日拉部落,拉部落其中的一支现又命名为动钦村。村民们保持着纯朴的民俗,坚守着信仰,在这里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再次普照着泽雄草原,黑帐篷文化再次盛行起来。赞布时期的七大贤臣之一达赞洞思以强兵平富之策,开创了路不拾遗的盛世。由于达赞洞思加强边防,驻守边疆的军队十分强大,而军队营帐就是黑帐篷。黑帐篷也是从此走向规范统一的。据史料记载,“吐谷浑之下,黑帐吐蕃营……”,自黑帐篷做为吐蕃军队的营帐到牧民群众的起居帐,已过去了一千多年。

一顶黑帐包涵着人们的向往、信仰和生活,而它的制造过程是这样的:男人剪下牛毛,女人把牛毛捻成线,织成厚厚的毛制品,然后男人们以虎口尺也叫卡衡量长宽缝制而成,最后选个吉祥的日子,把它支起来,摆宴庆祝一番,一个温暖的新家就这样诞生了。这种帐篷中间是十五对子母扣,藏语叫“松阿”;帐内的八个撑杆象征着八瑞相,也叫八吉祥徽;帐外有十一个撑杆,其中帐后的撑杆必须是桦木,桦木在藏语中与“常性”的“常”谐音,具有幸福常存的意思,帐前撑杆必须是柏木,预祝帐前牛羊繁盛;帐篷内外共十九个撑杆,二十八根橛子环帐,四十一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绳子和三十个木栓相扣等组成。帐篷大小不一,一般中等帐篷前后五弓一卡,左右五弓一肘,约有四十平米左右。天窗帘子和帐篷护边都要用羊毛或白色牛绒纺织。

貌似神龟的帐内,以四根帐内主撑杆为轴砌有三石灶,灶后由两扇木板相对围成燃料槽,三石灶和燃料槽左右是男女两室,两室又分上下两方,上方为神界,下方为人起居。神界供佛供神,男方神界供佛和菩萨,点酥油灯等;女方神界供财神,储藏食品,搁置餐具等;以下便是起居用地,四周搁放木箱、皮袋、毛织袋和衣物,在这里冠不搁下,鞋不上顶,不跨信物,物不乱放,各有其位,规矩成俗,这种高尚的虔信之礼妇孺皆知。三石灶靠外是方形,叫做“麻吉”,一对土建人膝装的“女墙”朝“麻吉”对望,双“膝”叫“亚吉”,俯瞰像“品”字,“麻吉”和“亚吉”之间的豁口如两轮月牙悬空。据说,康区德格的一位叫久美尕藏的喇嘛在“麻吉”到拉部落化缘时,对原来的三石灶进行了改造,“麻吉”上面又砌一小三石灶,用于搁置锅,具有保暖作用,把锅搁置在上面防止热饭不易冷却。这种三石灶叫做“康灶”,这是拉部落砌灶的独特风格。

在这世界屋脊的高山深谷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自给自足地、自由自在地、和谐地生活着,繁衍着;高原生态造就了他们坚忍不拔而善良、直爽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他们创造了黑帐篷文化。黑帐篷是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们智慧的结晶。它,历史悠远,源远流长。牧民们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冬随水草,春依山丘,夏走阔地,秋寻草籽。根据藏文版《易经》中记载,貌似巨龟的黑帐篷,由幽神、灶神、门神和十三位战神等诸神同居并受其保佑的殿宇,具有黑帐克地煞,土屋避雷,住在黑帐篷可避妖龙,不患炭疽和麻风病;帐内烟灰防治疬疫,利于健康的说法。

春暖花开,草原泛绿的时候,花香飘溢,草芳扑鼻,这种芳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健体良药。黑帐篷文化中蕴含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思想。牧民无论迁徙到哪里,都是忌讳随意挖掘、搅水和砍伐树木等,避免地祗水妖凶煞之害;所到之处便朝拜地祗山神,拜山、祭河、祭湖、敬木。在圣山或圣湖附近禁猎,敬拜野生动物为地祗山神水妖的门前神犬和牲畜,从来不坏生态,与其和睦相处。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守护着被誉为“世界水塔”的三江源圣地。在物欲膨胀,人们竞相肆虐索取,污流四溢,灰尘污气笼罩的今天,这里依然天蓝,云白,地绿,气爽,人和。

黑帐篷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主流,更是中华文化的一支奇葩,属于非物质文化。在黑帐篷部落,男女分工有别。出外放牧、驯服或宰杀牲畜、制革、缝补、搓绳、打造器具等,是男人要做的活儿。挤奶、纺织和锅灶上的活儿都是女人的。他们戴皮帽和毡帽;穿皮袄、羔皮袍子、毡衣、帽藏式长筒靴、毡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黑帐篷文化也融进了现代化元素。各式各样的白布帐篷在黑帐篷之间展示着别样的风格。毛制品更加丰富多样,如萨特、各式各样的藏式短装、小巧玲珑的笔袋等,缅甸地毯和铜佛也进入了黑帐篷之家。

进入如升或盆扣地的黑色毛织方形帐篷和房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走进帐篷,断然是心阔,爽朗,尝一口奶茶,拌一碗糌粑,或要一斤香肠,或要一斤手抓,倾听牧羊姑娘悠扬的情歌,或漫步草坦,或浏览黑帐篷之间琳琅满目的畜产品,顿然会令人遐想连连,祖辈们策马扬鞭,寻草而居,情歌荡漾的场景在脑海中悠然生起……

在黑帐篷文化部落,您将会在浓浓的游牧民族氛围中心旷神怡,仿佛,人已返璞归真,与自然融为一体,意想连篇,浪漫至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泽雄黑帐篷文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