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兄,这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把一部7年左右的大众车开了22万公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为啥这么能跑?因为张兄家里有一个女孩,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但是张兄家里的长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帮他照顾孩子,爱人一个人上班,张兄辞掉工作,全职在家给妻女做专职司机。小朋友平时上幼儿园和辅导班。一到假期,张兄就开始规划路线带着妻女一同出门。
来灵这次,张兄的终极目标是海南。半个月后,我就看到了他发布的行程轨迹,北京、石家庄、洛阳、灵宝、安康、自贡、昆明、建水、崇左、徐闻、海口、三亚、佛山、赣州、阜阳。这样的事,张兄每年都要做若干次。
在当下,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有思想的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牛奶和面包,还要有书籍和万里路。可是这万里路如何实现?要么是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出门;要么是孩子们自己结伴,有合适的辅导老师陪伴。
这两种方式如何选择?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从7月11日出发,7月22日凌晨返回,经历公里,川进青出完成了西藏之旅。
可是我依旧还是会选择更多的去参加游学营的团队游。这到底是为什么?简单说,家庭游不香吗?是的,家庭游不香。为什么不香?原因有三。第一,孩子在自己跟前,难免会撒娇成性。
川进青出一路,小李在后座上睡觉,到了关键点不想下车,这样的出游,让他自己总结,那就是一路坐车坐车再坐车,睡觉睡觉再睡觉。至于路上山川概况,自己不想去了解,也不愿去了解。尽管小李已经非常喜欢地理,能从地图上看到不少信息,但是在家长面前,他会以孩子自居。这样的出游,再走10万公里,他还是会以孩子自居,长进有限。
第二,一个孩子的旅行,没有竞争,没有伙伴,他是孤单而孤傲的。
公里的长途旅行,时间不可谓不长,距离也不近。这其中小李自己是孤单的,也是孤傲的,他的言语行动,没有参照物,完全凭借自己的性子发挥,即使他有时候想表现一把,妈妈也会避护下去,把他当婴儿看待。比如从安多到雁石坪这一段多公里的夜路,小李已经强烈要求值班陪伴,但是小李妈妈还是让小李睡觉去了。
第三、一家人的出行,往往随意性很大,而且父母的知识面往往是一个瓶颈,很难打破。
在新都桥,如果不是加油站惜售涨价,也许会接着走川藏南线;在德格县的马尼干戈,如果不是路人的反复骚扰,也许我们会选择去色达的五明佛学院或者德格印经院。但是没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游可能安排会更合理一些。出门游学的经历也会更丰富一些。
所以这次“黄河北上三百里风追司马单车行”游学,我把小李安排在何老师一组,其目的就是我们父子俩分开。这样他可以和小伙伴在一起,更自由一些,成长也许会更快一些。
幸运的是,我这次的尝试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四知村,因为我去潼关县城买案板,所以小李自己参加了和面组,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还是获得了不少经验;在韩城芝川司马迁祠,小李写文可以写好一件事,但一旦涉及人物点评,他的阅读史、历史观上的瓶颈就显露出来了。小李还是写出了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尽管写着写着,又变成了记事的文章,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进步。
对于少年人来说,不仅仅成长是在路上,而且还要在集体生活中。
长途游学,你心动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