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岳阳6月16日讯(通讯员谢小飞张勇)6月15日傍晚时分,湘北地区天气闷热,气温居高不下。长岭炼化炼油二部制氢装置操作员万艳芳连续第三次来到中控室门口的花坛前站了几分钟,琢磨怎样合理调整生产数据。
班长龙东明有些心疼班员:“门口有室外温度计?看看就行了,那么热的天,跑来跑去很辛苦的。”万艳芳微微笑:“设备总是会有滞后的,哪有我们人体这么智能?还是自己出去感受下靠得住些。”
氢气是炼油生产的“必需品”。氢气资源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总加工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为了提升氢气产量,长岭炼化组织制氢装置开展“产氢”劳动竞赛,带动基层班员积极参与“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形成更大生产合力。
“工艺是固定的,原料也是固定,关键设备前些时候也做了检修更新,装置的氢气产量理论上已经到了极限。”龙东明介绍说,“在峰值出现后,搞产量劳动竞赛,想取得好的成效不容易,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再不容易,我们班也不能落后,不然上起班来,没什么意思。”一向做起时就特别认真的万艳芳,一听说有劳动竞赛,那股子拼劲就来了。“班里当天接到竞赛方案,万艳芳就有了自己的操作设想,就开始和岗位同事们研究,在装置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好原料的特性,提高装置的氢气产量。”龙冬明说。
凭着对生产工艺的透彻了解,万艳芳把装置的操作思维延伸到了原料来源上。在细心地观察中,她发现,白天装置原料之一的加氢干气来量高于夜间,而且装置压缩机会在最适合的工况状态下做功。
通过与技术干部咨询,万艳芳了解到,由于昼夜温差的原因,上游的加氢干气产量确实是白天高于夜间。而且,制氢装置设计原料主要是加氢干气,“合口味”的“食品”多了,装置压缩机运行起来自然顺些,运行指标就好得多。
“我们白天把装置负荷提高些!”思路一通,万艳芳随即与班长、岗位同事说明前因后果,并动手优化生产。她适当提高装置的处理量,稍提转化炉出口温度,控制好合适的转化炉出口甲烷含量。这样一来,白天装置的氢气产量居然提高了标准立方米/小时左右。
“中控室有空调,一到天黑,她就最担心室外气温变化了。”龙东明说。“不稍微把生产数据提前进行操作,怕装置生产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会会的紊乱就让白天调整的功劳清零,甚至是负数。”万艳芳说,突然大雨、大风天气的情况,也会瞬间影响装置生产,也得特别注意。
早几天,公司技术调研组到基层指导生产,听说了这事,马上找到万艳芳了解具体做法,随后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你这看天搞生产,好比是巧妇妙得无米之炊啊!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