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预报,自年12月28日起,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6~8摄氏度,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汉、江南等地降温10~12摄氏度。
岁末年初,我国大范围内出现气温骤降,引发新一轮用气高峰。为应对新一轮寒潮天气到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与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和各有关企业建立的保供日调度机制作用,提前统筹谋划,加强协调调度,从供需两侧发力,做了一系列充分准备。
天然气领域上中下游环节全面发力,做好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全力保障天然气供需平衡,为寒冬注入持续不断的暖流。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公布的信息显示,从目前供需情况看,尽管部分区域、部分时段可能出现保供压力加大的情况,但是总体上是平衡的,民生用气是有保障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多路径筹备天然气资源
为增加低温天气下天然气资源供应,供气企业油气田高效生产,筹备进口天然气资源,确保天然气保供有备无患。
油气田生产方面,中国石油加大油气田开发力度,进入去年12月捷报频传,西南油气田和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双双突破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建成0万吨大油气田、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万吨,青海油田连续10年稳产60亿立方米以上。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千方百计筹措资源,加紧实施普光气田2口新井、5口硫堵井酸压、解堵作业,加速推进威荣气田产能建设节奏、尽早投产5口新井,加快协调国家管网集团涪陵页岩气田6口新井接入涪陵—王场管道,确保气田增产超万立方米/日。中国海油积极筹措资源,强化产业链统筹协同,国产海气、煤层气按照最大产能稳定生产。
进口气方面,中国石油全面加强四大能源通道各相关方沟通力度,确保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管道气供应稳定,特别是积极协调俄气,提前增加中俄东线进口量。同时积极协调LNG供应商,以贸易换货等方式,实现将多船LNG长贸资源调整至冬季进口,充分发挥LNG与管道气的互补性,进一步加强海外进口多元化。中国石化下属联合石化公司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优势,落实进口LNG执行主体责任,优化资源结构,根据进口LNG资源采购计划安排,提前与国际资源商商谈签订合同,锁定现货资源,有序组织船期,积极协调港口属地海关,确保船舶按时到港接卸。中国海油提前筹备进口LNG资源,与壳牌、卡塔尔等资源供应方密切沟通、定期交流、实时对接,通过合理调配LNG船期资源等措施,全力增加进口LNG资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良认为,冬季天然气保供是一个系统工程,进口LNG是满足保供最为灵活的手段。
王建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他认为首先从需求侧来看,应提前做好冬季天然气需求的前瞻性预测与管理,冬季天然气需求与气温高度相关,可以根据温度变化对天然气需求进行提前分析判断,并根据终端用户类型,制定不同用户需求管理方案。其次从供应侧来看,目前全球LNG市场供应总体是充足的,影响企业进口LNG的核心是成本以及这种成本能否顺利传导,因此做好国内下游LNG价格管理也很重要。再次从储运设施来看,加大LNG接收站的建设以及运输管网的互联互通也有助于提高市场的稳定供应。
管网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
冬季,北方地区天然气需求量高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天然气保供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利用管网互联互通,组织部分管道气向北方反输,加大“南气北上”力度,增加北方地区资源供应。此外,通过减少南方区域可中断工业用户用气,增加资源北上。协调将原计划在南方沿海接收站接卸的LNG调整至北方接收站接卸,进一步增加北方资源供应。
我国积极推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进程,提升资源调配能力。中俄东线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青宁天然气管道等重大油气基础设施和长沙联通工程、福州联络线等国家重点互联互通工程已建成投产。广汇启东LNG互联互通项目已于年12月联合调试成功,正式并网运行。广汇启东LNG管道天然气顺利进入西气东输管道,大幅提高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之一,对于形成天然气多元供应渠道,增强天然气保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段已于年12月3日正式投产运营。中俄东线中段与已建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及大连LNG、唐山LNG、辽河储气库等互联互通,将有效增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
强化储气调峰能力建设
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增长迅速,近期我国大面积降温将使用气需求进一步激增,季节性峰谷差将加大。储气库和LNG接收站在应对寒冬时发挥了调峰的作用,提升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增加储气库采气等措施,于年12月27日已将国家管网的管存提高到历史高位,必要时可以发挥管存的调节保障能力,有效应对用气需求的短期大幅攀升。今年供暖季期间,可动用的储气量比去年增加约50亿立方米。为应对这一轮寒潮天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使用好储气库和沿海接收站储罐。截至12月24日,储气库剩余可采气量近亿立方米,按最大能力仍可采70天左右。
国家管网集团统筹全国范围内天然气资源的调配。进入供暖季前,国家管网集团就提前储备管网管存和LNG罐存,适时调整LNG气化量,有效平衡管网进出总体气量,保障用户供气安全。冬供以来,储气库总采出气量超过44亿立方米。年12月以来,日采气量均在1亿立方米以上。其中,文23储气库日采气量保持在0万立方米以上。
各主要油气企业提前部署,有效提高储气调峰能力,确保天然气平稳供应。中国石油10座在役储气库当前已全部启动采气,今冬明春调峰能力同比增加14.8%,调峰保供能力显著增强。中国石油在冬季用气高峰期间,不断提高LNG接收站气化外输量,进一步加大了向北方七省市的供气量。中国石化安排天津、青岛LNG接收站满负荷接卸,进一步提高罐存,随时应对极端严寒天气下市场需求变化。协调在运的文96、金坛储气库以及移交至国家管网集团的文23储气库尽最大能力采气。优化用户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流向,协调调峰用户制定压减预案,调整用气需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保障城市燃气民生用气。中国海油各生产运营单位强化LNG接收站、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日常巡检及维护,及时排查消除隐患,确保各设备设施均可按照满负荷进行生产安排。
此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与国家管网集团加强沟通衔接,优化应急保供预案,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冬季是天然气需求旺季,且我国大力推进“煤改气”,进一步推动冬季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当前我国遭遇冷冬,天然气需求量要高于往年。但国家对于储气工作预先做好准备,天然气供应还是相对充足的。
以保障民生用气为先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逐年提升。截至目前,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约6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清洁取暖率达80%以上。
清洁取暖关系民生,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快速推进对于天然气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供暖季,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加大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用气的保障力度,将资源安排向7个重点省市倾斜。目前,北方清洁取暖的7个重点省市日供气量约4.7亿立方米,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国供气量的40%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指导上游供气企业和各地制定工作预案,确保民生用气不受影响。预案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确保供气安全稳定和民生用气需要。
油气企业制定应急预案,落实民生用气保障各项举措。中国石化在极端严寒天气到来之前,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资源、设施、市场等方面在上中下游运转顺畅,并在之前“压非保民”0万方/日基础上,再次制定了压减直供用户方案,在应急情况下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指令执行,全力保证供区民生用气需求。中国石油优化调整了企业内部炼化生产燃料结构,大幅压减自用气,关闭自有LNG工厂和化肥生产装置等,将企业自身用气量降至最低,把更多的天然气资源调配给下游城燃企业等,全力保障民生用气。(王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