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万州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谋定实施“一心六型”两化路径,以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大力发展智能循环型工业、山地高效型农业、集散融合型文化旅游业、绿色智慧型物流业、休闲养生型康养业、功能共享型金融业六大产业,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
▲年4月9日,蓝天白云下的万州区,美不胜收。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4月1日清早,万州,小雨初歇,晨雾未散。登山远眺,一江碧水穿城而过,平湖两岸,绿意盎然。
在这暮春时节,漫行于城乡之间,到处生机勃勃:五桥机场改扩建项目、医院、北部新城新型城镇化PPP项目等重大项目在火热推进之中,金龙精密铜管、威科赛乐等企业加大马力发展生产,玫瑰香橙也进入产销旺季,果园采摘正忙……
这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画面,正是万州在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关系上交出的“绿色”答卷。
万州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肩负着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重任。近年来,万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深走实“两化”路,谋定形成“一心六型”两化路径,以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大力发展智能循环型工业、山地高效型农业、集散融合型文化旅游业、绿色智慧型物流业、休闲养生型康养业、功能共享型金融业六大产业,建立起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全面绿色转型谋定实施“一心六型”两化路径
作为渝东北三峡库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万州城市历史悠久,水陆通达,人口众多,是三峡库区经济中心、三峡科技文化高地、区域教育高地、渝东北公共服务高地和消费集聚地,辐射和带动着开州、云阳、奉节、忠县、梁平、巫山、巫溪、城口及湖北利川等地区。
但同时,作为老城区,以前当地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占比较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低,智能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不强。
如何扬长避短,激发城市新活力,走出发展困局?
▲年4月9日,即将投用的重庆万州综合保税区。记者齐岚森通讯员廖俊伊摄/视觉重庆
万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年起先后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7次、区委常委会会议18次、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保大会等重要会议,不断凝聚发展共识,逐步明确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发展方向。
方向既定,路径待明。
年2月,结合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万州区委主要负责人牵头,选择区内28个镇乡街道,开展了历时3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形成了《万州区践行“两山论”调查与思考》。接着,又先后到渝东北8个区县学习考察,共同协商探讨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形成了渝东北8区县考察调研报告。
两份调研报告,得到市委高度肯定,也让调研组摸清了全区实情、找准了突出问题。
从水里看,全区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22.3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6.7亿立方米,年供水量4.1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拥有三峡库区最大的深水良港新田港,也是重庆“1+3”枢纽港。但水生态还存在次级河流水质不稳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工业园区和镇乡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低等问题。
▲年4月8日,万州区长岭镇安溪村安澜谷景区,风景优美生态宜人。记者齐岚森通讯员廖俊伊摄/视觉重庆
从山上看,全区森林覆盖率为50.5%,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为65%,先后荣获“全国林改百强县”“重庆市级森林城市”“重庆市退耕还林工程先进区(县)”“重庆市天然林保护工作先进区(县)”等称号。但也存在造林落地难、管护力度弱等问题,丰富森林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财富的力度还不够,在利用好森林、促进资源保值增值上还任重道远。
从地里看,土地资源稀缺,水土流失问题较突出,但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发展起了柑橘等特色农业。可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并未跟上,产品附加值没能得到有效提升。
立足这一实际,万州区加强与国家部委、市级部门的对接汇报,多方征求意见、精心讨论研究,最终谋定形成“一心六型”两化路径,提出打造“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的目标。
坚持“两化”路筑牢库区生态屏障
走进位于万州经开区的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很少看到工人的身影,只有一条条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其间还有多个圆形转盘像“纺车”一样旋转不停,一根根铜管随之被收卷成盘。
“这就是我们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收卷装置,它可以直接大卷重软态金属管,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这也是万州首个获此奖项的发明专利。”公司安环综合部部长史绪寅介绍道,该技术的研发使得此前复绕和退火两道工序合二为一,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起到了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
▲年4月2日,万州区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史绪寅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公司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开展节能环保改造及绿色回收项目,如利用生产过程中空压机产生的热量,配套余热回收系统,将回收热量用于办公室冬季采暖和木盘烘干房使用,月均节约用电1.3万度以上;对退火炉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及工艺创新,更换退火炉表冷却器,增大退火炉表冷却器散热面积等,年节约电量97万度;将生产车间原有30%直接排放的中水,经专用管道进入消防水池,用作消防水以及冲洗厕所、打扫卫生,每年节约自来水3.2万吨等。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公司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比年,内螺纹铜管、光管铜管两种产品每吨成本分别降低元、元,以年总产量计算,总计节约成本.48万元。
事实上,金龙铜管坚持清洁低碳、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的生产方式,正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万州全区上下形成共识的生动体现。
按照“一心六型”发展路径,近年来,万州按照“+生态”的思路走好产业生态化之路。加快现有产业智能化、循环化改造,培育发展资源利用高、能耗排放少、生态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绿色化发展。
为守好一江碧水,万州坚守长江干支流岸线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1公里范围红线”规定,严把产业准入关,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盲目发展,推动长江沿线落后产能“清零”。
从3个月时间拆除年产值约2亿元的国有企业三阳化工,到拒绝年可创税收千万元,但每天产生3吨污水的再生纸板企业落户,目前,万州已无钢铁、煤炭、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随之而来的是威科赛乐半导体项目、塔雷斯测量设备等一大批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项目落地,以及长安跨越、施耐德、金龙精密铜管等30余家企业的绿色智能化改造。
曾经,万州土地质量不高,农业效益不强。在生态产业化实践中,万州按照“生态+”的理念,提出打造种养循环的“双百亿”工程,建成生态猪、经果林两大产业集群,即通过养殖标准化,推动生猪养殖生态环保、提质增效,同时将养殖粪污深度发酵成有机肥,用于经果林种植,实现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此举也有效助力了农业绿色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万州现已成功创建全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绿色效益释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种养循环,效益究竟咋样?
走进高梁镇天鹅村的“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示范基地奇昌养猪场,没有浓烈的臭味传来,圈舍干净整洁,几百头猪睡在“网床”上,好不惬意。
“自从采用架网床养殖以后,节省了不少人力,同时猪圈干净多了,疾病发生率也降低了。”养猪场负责人介绍,该猪场采取的是“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养殖技术,让生猪排出的粪便从安装的网孔漏下去,待粪污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下方安装的刮粪机会自动将其刮出去进行发酵。
不仅是奇昌养猪场,在万州,如今大部分猪场都用上了这套技术。背后皆因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在“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的《生猪生态养殖场建设标准》。
▲年4月8日,万州区甘宁镇同鑫农业园番茄数字工厂,工作人员正在对数字工厂进行日常维护。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有了这套标准,万州依托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的家庭农场合作,采用“龙头企业+家庭农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统一提供种猪、饲料、兽药、技术等,并统一回收育肥猪,推动生态养殖。同时,区财政按每个养殖单元40万元的标准,奖补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家庭农场,提高生猪产能,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户增收。
“猪圈不用冲洗,既节约水、节约电,还省了人工成本,猪也更健康、品质更好。”猪场负责人满意地说。
同样满意的还有果农。由于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使得柑橘品质更好,口感更甜,万州临江柑橘专业合作社如今每年收益达到万元,社员户均实现增收1万多元。
不仅如此,“双百亿”工程的实施,还引来了饲料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食品加工、兽药生产等企业前来投资,去年万州区与重庆农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20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建设投资协议,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近年来,万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生态美上,21条主要次级河流水质稳定向好,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全区和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增至56%、70%,分别比年提高11个、8个百分点,城区空气质量全面达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筑牢,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常在。
产业兴上,工业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农业“双百亿”工程纵深推进,农业增加值和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建成投用,年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比年增长43.9%、45.2%,“畅游三峡·万州出发”成为趋势;货运总量超1亿吨、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万吨,分别比年增长46.7%、73.9%;建行万州分行成为系统内全国3家绿色金融试点行之一,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达67.5亿元,较年末增加49亿元;去年,万州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迈上千亿元新台阶。
▲年4月9日,万州区腾讯云数字人才创新中心。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百姓富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年的2.6缩小至2.43,10.7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标脱贫,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空壳村”全部消除。
站在新起点,面向“十四五”,万州区持续深化“一心六型”两化路径,提出加快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奋斗目标,即基本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全面提升,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地位更加凸显,争当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