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生必驾:第二十五站
/
“三山合围相拥,一河穿城而过”,形容德格县城恰好不过,在这座藏民族传统浓墨浸染的文化古镇,康巴文化在这里传承,南派藏医药在这里生根落地。
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01活的“藏文化肚脐”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西北部的德格印经院在藏地文化史中占据了显赫的位置。从收藏古代典籍的数量和内容的广度来看,德格印经院远远超过布达拉宫和拉卜楞寺印经院,位列中国三大藏文印经院之首。而德格版《大藏经》,则号称中国所有现存版本中最准确的一部。
经板。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年,德格印经院由德格家族第十二代土司兼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历经三代人30年的心血才建成。将近三百年风霜雨雪,德格印经院里现在还完整保存着32万块印版,包括多部古代典籍,涵盖了宗教、历史、医学、数学、文学、天文学。其中,有在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有18世纪初同时用藏文、梵文和乌尔都文刻制的《般若八千颂》。甚至这里还有藏区现存的唯一藏式古乐谱,比最早传入中国的五线谱早了数百年。
藏经阁。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这座有着将近年历史、中国现存最大的藏文印经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仍然使用雕版印刷工艺的地方。
抄起一块吸满红色墨水的棉布,一名藏族印刷工人轻快地刮过一块红色的印版。一米长的纸条掠过印版,经过羊毛滚筒压平,倏地飞起,表面留下一段整齐细密的佛教经文。
浸染在酥油和墨汁的清香里,近4亿个藏文字母在黑暗的书架上窃窃私语,等待着下一个印刷、清洗的轮回。
印经过程。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从年至今,德格印经院一直为藏区的各大寺院、学者和普通民众提供印书、印经的服务。
因为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德格印经院在当地几乎成为了一个“朝圣”之地:从日出到繁星满天,都有本地的男女老少围绕印经院散步,这被称为“转经”。人们相信,围绕德格印经院每走完圈,就是修一个功德。
藏纸制作。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02阿须草原的格萨尔王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位于德格县东北部的阿须草原就是这样一个鲜为人知又风光迥异的地方。
阿须,藏语意为富庶之地,因该地草场宽广,牧草丰盛,六畜兴旺得名。阿须草原距离德格县城公里,海拔米左右,总面积达八万五千多公顷。整个阿须草原山青水秀,地表坦荡,远处山峦环绕,著名的雅砻江穿流而过。
格桑花开的阿须草原。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要说觉如的出生地,名叫吉苏雅格康多;两水交汇潺潺响,两个草坪如铺毡;前山大鹏凝布窝,后山青岩碧玉峰;右山如同母虎吼,左山矛峰是红岩。”在阿须草原的一山一水间、一石一寺中,都飘荡着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奇身影。他仿佛无处不在,却又稀薄难辨,因此而被虔诚的人们传唱了千年。
格萨尔王纪念堂。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根据藏文史籍和实物遗迹,大部分学者们相信,格萨尔确有其人。他于公元11世纪左右出生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的阿须草原,一生戎马,征战四方,主要活动范围在四川省的康巴地区及青海省果洛、玉树等地。
格萨尔自幼家贫,与母亲相依为命,以放牧为生,16岁赛马称王。他雄才大略,智勇双全,一生除暴安良,扶贫济弱,统一了大小多个部落,进驻位于阿须草原西北部俄支乡境内的故都“森周达则宗”,巩固并壮大了岭国。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藏区广为传唱,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史诗,约有七百多部,两千多万诗行,为《荷马史诗》的倍,为印度史诗(包括《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97倍。
格萨尔王藏戏。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03神秘的“炼金成药”术
许多人知道中医,但不一定知道藏医。藏医在药材方面与看诊方式比较类似中医,但是依据的经论不同,内容迥异,自成一格,算是一门由佛教科学衍生而出的养生医学。据记载,藏医发展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凝聚了藏族地区人民的智慧,素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
医院珍藏古医书。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在藏医学届,南派藏医药一度成为藏医药中坚力量,领导了整个藏医药学的继承、发扬。而德格,正是藏医药学体系中“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发祥地。
据历史记载,南派创始人出生于山南,后来通过一些弟子把南派藏医传入到康巴地区,而后在德格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因此,医学界有“寻访藏医藏药,一定要去德格”的说法。
医院历代名医壁画。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从公元年更庆寺庙创办寺庙医疗所,僧侣办医行诊起,德格藏医先后有年历史。年德格县人民*府在原寺庙医疗所的基础上,批准开办德格县藏医药联合诊所。年,藏区独一无二的藏医机构——医院成立,成为甘孜州藏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医院的博物馆内至今收藏着各种藏医药的经典著作,包括《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药二元药诀》等。
04“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
雀儿山,位于甘孜与德格之间,是青藏高原上升而形成的巨大山体,其中超过米海拔的山峰有3座。因此当地有着“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
而当年要修建川藏公路,就必须要打通这座“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打通雀儿山成为了争取年通车昌都的关键。年初冬,总计1.2万人的筑路大军投入雀儿山区的“攻坚战”。
雀儿山。摄影:何晓春
“住的是米高度,睡的是斜坡30度,气温是零下30度,开水是沸点70度,可我们的劳动热情却到了度!”这是当年参加打通雀儿山“战役”的老兵们都能背得出的顺口溜。
在雀儿山上,五分钟的时间里天气都可以变化两三次。在山上施工的战士们,平均每人都病了五六次,甚至感冒转成肺炎。然而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不仅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叫累,反而像锤大石,填炸药等重体力活,战士们都争着抢着要去,每个人都想为修筑川藏公路多出一份力。司令员陈明义一生戎马疆场,也被战士们的精神感动了,他在向贺龙元帅汇报时说道:“咱修筑公路的这支部队,是出英雄的部队。”
战士们的精神在几十年后依然得到了发扬,年,施工难度巨大、全长约7公里、平均海拔4米的雀儿山隧道全线贯通,使得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缩短至十分钟。
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写道:“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对颠沛在川藏路上的人来说,雀儿山下的新路海,就是那春光,就是瓦尔登湖。
新路海,藏文名玉隆拉措。在藏语里,玉是心,龙是倾,拉措是神湖,传说是莲花生大师在藏区唯一钦定的圣湖。相传,藏族英雄人物格萨尔王的爱妃,珠牡来到玉隆拉措时,就被水光潋滟的湖泊和雪山鸟鸣的幽静环境所吸引,在湖边徜徉,流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后人为了纪念珠牡对这片圣湖的痴情,将此片湖泊命名玉隆拉措。
摄影:何晓春
放眼望去,雀儿山山脉延绵不绝,为新路海形成宽大的屏障,山腰之上白雪皑皑,晶莹的大型冰川、冰舌从海拔五千米的山谷直泻而下,映衬着湖滨草原,极为壮观,震撼人心。到了深秋,整个新路海更是五彩斑斓,美得让人心醉。因此它还有另一个美丽的别称——西天瑶池。
图片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浓墨重彩的文化底蕴,开阔大气的自然风光,这里就是德格,一个震撼人心的地方。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Sylvia
设计:
审校:闹闹、Nie、林佳晶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处理
《德格印经院的未来》,瞭望,-10-05
《德格|这个一万人口的小城,居然有着藏区最大的书库》,国家地理中文网,-01-05
《阿须草原,令人心驰神往的英雄诞生之地》,德格旅游,-07-18
《德格藏医
神秘的“炼金成药”术》,德格旅游,-06-01
《德格,寻找南派藏医的奥秘》,德格旅游,-07-20
以国道官方里程数据为基础,在每个“此生必驾”站点选取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里程数,作为“公路代码”,以记录下这条公路的时代记忆与历史地位,便于大众记忆与推广。“公路代码”可用于站点内的任意区域,不代表某一具体地点的真实里程。
作为德格的三大文化品牌,“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药发源地”深入人心。德格印经院至今奇迹般地完整保存着22万余块木刻古印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的“公路代码”就是为纪念年,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公路代码”出自公路文化书籍《国民公路G》,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了解~
书籍目前为预定阶段
详请咨询崔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