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新洲区
积极承接高校外迁建设“大学城”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亦中通讯员程书雄刘慧)12月16日,武汉市新洲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长江日报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年,新洲区将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积极承接高校外迁建设“大学城”。
新洲区历来享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初级教育、中等教育成绩突出。过去5年,新洲区创建市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所,新洲区一中入列全市首批领航高中,28名优秀学子荣录清华、北大,高考升学万人比雄居全省首位。同时,以新七建、新八建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捐资助学助教蔚然成风。
但高等教育一直是新洲这个“教育之乡”的短板。截至目前,新洲辖区内的高校有湖北大学(阳逻校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3所高校。
新洲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承接高校外迁建设‘大学城’”,令代表、委员们十分激动。
“建设‘大学城’无疑将补齐新洲高等教育这块短板,也将进一步擦亮新洲‘教育之乡’这张名片。”新洲区人大代表朱幼菊对新洲建设“大学城”充满期待。
根据新洲区政府工作报告,年,新洲区将实施问津教育品牌计划,引导优质品牌学校牵头组建“1+N”教育集团,推动竞争性教育资源向教育集团办学主体倾斜。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积极承接高校外迁建设“大学城”,推动湖北大学、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扩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提能升级。
此外,在问津新城,明年还将加快推进邾城古镇文旅项目和问津大学城招商合作。
数据速读
过去5年,新洲区创建市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所,新洲区一中入列全市首批领航高中。
■黄陂区
明年新增6个“村增万树”示范村
长江日报讯(见习记者秦璟通讯员邱舒)“种树是好事!环境好了,人住得也舒服!”自从村里开始实施“村增万树”计划,朱铺村村民代表朱汉生就盼着这些树苗枝繁叶茂。如今,朱铺村辖内7个村湾的大道、小路、广场旁均已种上了新树苗,株新树正在村里扎根发芽,蓬勃生长。
今年4月,武汉市启动“村增万树”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全市乡村绿化美化水平,深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1个村平均新增1万株树为载体,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经济林果等。其中示范村当年新植树株数株以上,标准村当年新植树株数株以上。朱铺村是黄陂建设的6个示范村之一。
“种树有讲究。村里的路两旁主要栽种的是桂花、樱花等景观树,水塘池塘旁边则主要是垂柳、水杉,这些树根系发达,能有效固定住塘边的泥土,防止水土流失。”朱铺村村支书朱俊刚介绍道。在“村增万树”计划实施之前,朱铺村原本也有不少绿化,但多数是村民的自种树或菜地,主要聚集在村民自家院子前,种植范围小、分布零散、管理不便。
截至12月,黄陂区在全市率先完成6个示范村及12个标准村的建设及自查任务,全区共计种植株、.3亩新树。
“村增万树”只是黄陂生态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黄陂区生态环境品质实现蝶变,江河湖库水质全面改善,森林面积达到75.1万亩,约占全市二分之一。木兰、蔡店、蔡榨等街乡获评国家、省、市级生态乡镇,长岭官田村等6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黄陂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区、全市唯一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黄陂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该区将继续巩固拓展长江大保护成果,完善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全面推进林长制,完成植树造林1.23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封山育林1.7万亩,建设绿道10公里。目前,该区还在加紧推进“村增万树”计划,预计年新增雨台山村、伏南村6个示范村及46个标准村,年前完成共计个村的目标任务。
数据速读
截至12月,黄陂区在全市率先完成6个示范村及12个标准村的建设及自查任务。预计年新增雨台山村、伏南村6个示范村及46个标准村。
■江岸区
老旧小区改造突出“连片”
长江日报讯(见习记者汪丽婷通讯员唐浩翔蔡娜)19日上午,在江岸区台北街道和美社区华港苑小区,工人们在对消防管道和活动室进行施工,现场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项目经理宋振欣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华港苑小区是此次和美社区连片改造项目之一,目前施工进度已完成80%。与此同时,和美社区另外11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也正在进行中。
“我们小区居民老年人较多,平时我们想有个地方锻炼身体,和街坊们咵咵天。”居民史秀梅指着4号楼底层的架空层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是公共活动室,但由于健身设施较少且老化破损,活动室利用率并不高。
华港苑小区改造前,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访谈、电话访谈、发放问卷开展民意调查工作。在了解居民的需求并与设计单位沟通后,社区计划将此处场地打造成面积为平方米的活动共享空间。在得知下周这里将会铺装运动地板,新增一批健身设施后,史秀梅感慨:“不仅基础设施改造了,公共设施也升级了,老年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
“除了改善基础条件,还要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闲置的社区用房,为居民营造共享空间。”社区党委书记夏志刚介绍,和美社区此次改造项目涉及12个老旧小区、46栋楼,惠及居民户,将打造4个活动共享空间和3个景观共享空间,并设立共享书屋以及老人之家。
16日上午,江岸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年江岸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工项目50个,惠及居民户。
江岸区房管局物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过程中,江岸区突出“连片改造”,“江岸区统一规划设计、统筹项目安排,尽早让居民群众享受改造红利。”
据了解,江岸区明年将分步实施一批惠民工程,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1个,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数据速读
年江岸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工项目50个,惠及居民户。明年将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1个。
■蔡甸区
明年改造57个老旧小区
长江日报讯(记者张衡通讯员孙克亮)12月16日,蔡甸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蔡甸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推进美丽蔡甸建设,科学优化城镇体系布局,稳步实施57个老旧小区改造。
昔日布满墙壁的“牛皮癣”,如今被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墙绘替代;原本杂乱的房前屋后变得干净整洁,小区里新装的路灯为居民照亮了回家路……12月17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蔡甸街茂源社区交通宿舍小区,这座建于年的老旧小区经改造提升,居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舒心、美好。
如今,该小区已完成院内景观、室内部分、公共部分的装饰装修、四网合一、安防系统,外立面清洗及污水管网改造。“已住了20多年,街坊都是老熟人,对这里有感情。小区改造升级,环境好了,物业公司也有了,感觉生活品质也提升了不少。”居民刘奶奶说道。
蔡甸街跃进社区机关小区则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保留城市记忆和乡愁,盘活小区红色资源。小区闲置破旧的平房院落改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有两座小型展馆。如今,这里不仅成了小区开展主题教育、居民追寻红色记忆之地,还成了市、区两级红色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教育“网红”打卡点。
包括交通宿舍小区在内,今年蔡甸区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明年蔡甸区将加快城市更新,稳步实施57个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雨污分流、二次供水、外立面改造以及水电气等管线规整等。蔡甸区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设计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实地勘查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居民最急最盼的问题,作出设计方案。
数据速读
今年蔡甸区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明年蔡甸区将加快城市更新,稳步实施57个老旧小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