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住韶山北路 [复制链接]

1#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沙金

在长沙,走得最多的路就是韶山北路了。

第一次走进韶山路,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3个月时,单位安排我从隆回六都寨水库工地回长沙培训学习,首先要到东塘和长岭之间水利厅内的上级单位报到。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韶山路上的樟树高大挺拔,浓荫如盖,走在行人稀少的街道上,显得十分空阔安静。记得水利厅和东塘之间,还有农家住户和菜园。

那时,韶山路上除寥寥几路公交车外,中巴车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收费五角至一元,虽然比公交车贵很多,但停靠方便,随上随下,不像现在交通管理这么规矩。坐中巴的乘客中本地人和外地人很好区别,喊“停车”或“停一下”的大多是外地人,冲口而出叫嚷一句“踩一脚”的,必定是土生土长的长沙本地人。即使偶有外地人学着喊“踩一脚”也显得不那么地道,似乎缺乏一点底气。因此,“踩一脚”成为那个年代长沙土著坐中巴特有的行话,直至后来市内取缔了中巴营运,“踩一脚”才渐渐销声匿迹。

韶山路原是长沙城市南北方向唯一的主道,90年代中期芙蓉路修好后,才又多了一条南北交通的主干道。由于韶山北路南高北低,由北至南一路从岭到坡,袁家岭、窑岭、长岭、曹家坡等。因此,车子从东塘下来,一路飞奔,坐中巴如果不掐准时机提前喊“踩一脚”,车子就会飙出很远。乘车人若有不满,司机和卖票的会埋怨:“何解不早点喊啰!”

上世纪90年代末,单位机关从东郊泉塘基地搬到韶山路长岭水电大院办公,于是,每天乘坐单位交通车往返于郊外至韶山路上。后来为了便于机关工作人员上班,单位在长岭大院集资修建了住宅楼,紧邻韶山北路,我从此成为韶山北路上的一名住户,每晚在街上车辆的呼啸声中安然入睡,早上又被洒水车音乐声唤醒起床。

虽然家住闹市中的韶山北路,但我是一个比较宅的人,有时十天半月都不出大院,偶尔出来走在韶山路上,会诧异又有了许多新变化。街道的路面重新铺过了,中间绿化带又新栽了许多漂亮的花卉,两边临街的房子外墙重新粉刷了,门面店子的招牌统一制作了。甚至倏然发现,某个地方又冒出了一栋新楼、新开了几家商店。这条有些年龄的老路,历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总是合着时代的节拍,不断赋予一座城市新的蕴涵。

韶山北路起点是省委大院,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多次回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到长沙后,多次住在省委九所、蓉园宾馆,其中自年10月中旬开始,在九所6号楼住了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回湖南的最后的一次和最长的一次。可以想象,主席寓居九所的日子,除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外,又有多少次朝着韶山路南望,想念湘潭韶山冲的故乡。

前段,因原单位的变故,我应聘到九所宾馆内某单位上班。为了强迫自己增强锻炼,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因此,与韶山北路有了更多“接地气”的交往。

每周一至周五早上,由南往北,下午下班则从北到南,无论日晒雨淋,安步当车。跨过东西走向的人民路、文艺路、五一路、八一路,一步一步地丈量,将韶山北路的每一处建筑印记在我的脑海。从长岭我家到上班的地方,按一般行走速度,需40分钟,快走也要半个钟头。让人欣慰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步行,我的体重减轻了七八斤,臃肿的身体有了轻快之意。

如今,韶山路上车水马龙,热闹繁华,与当年车少人稀略显空阔的情景不可同日而语。古樟浓荫,花团锦簇,这条因伟人故乡而名的路日新月异,生机勃发。走在其中,在浓郁的商业气息中,湖南大剧院、湖南图书馆、湖南木偶剧团、潇湘电影制片厂、长沙工人文化宫等,无不透露出一份沉淀已久的湖湘文化底蕴,我心里不由滋生了一份欣慰与豪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