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秦岭中国的生态命门 [复制链接]

1#

黄河、长江是两条世界级大河,也是中国两大母亲河。以长度而论,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

在地球上,中国最特色,一个国家完整拥有两条世界大河,一个国家有两大母亲河。更特色的是,中国拥抱的两大母亲河,出双入对,相依相偎,不离不弃。她们一道发源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如同一对亲亲的姐妹,十指紧扣,浪漫蜿蜒,并肩逶迤,携手东行,一同归入浩淼的太平洋。

黄河、长江,两大母亲河,竟出落为成双成对的姊妹河,无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铸就的地理奇观。如此鬼斧神工,当推中华父亲山——走出青藏高原的昆仑山——中国大秦岭。

号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像是一个高山聚会的地方。说其是“高山毕至”,也许恰如其分。于是,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令人刮目的“高山群落”,一个“高山组团的高原”。于是,青藏高原也叫“青藏山原”。于是,也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说:高山在青藏高原挤成了一堆堆。

青藏高原发端于帕米尔高原,以帕米尔山结为根基,向东南向东北呈发散状。向东南部发散,在其边缘形成高俊的喜马拉雅山;向东北部发散,在其边缘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在东南部,青藏高原止于横断山脉;而在东部,青藏高原与大秦岭对接。在青藏高原内部,由西向东,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积石山)等系列高山。

在青藏高原的腹部,由西向东排列着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是昆仑山的一个支脉,全长约公里,这对于东西长达公里的青藏高原来说,显然只是一个“小不点”。巴颜喀拉山主峰海拔米,不要说与南方远亲喜马拉雅山(米)相比,就是与南方近邻唐古拉山(米)、西邻居可可西里山(米)、北邻居阿尼玛卿山(米)、东邻居邛崃山(米)相比,也要“矮半头”,算“小个头”,即便是与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米)相比,也很“不起眼”。

在“高山毕至”的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并不“出众”,甚至算不上是一个“高者”。然而,巴颜喀拉山却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贤者”。这是因为,巴颜喀拉山以其并不高大,甚至有点弱小的身躯,滋养了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既孕育了黄河,又养育了长江。在巴颜喀拉山西段的雅拉达泽山(米)以东,有一个约古宗列盆地(米左右),盆地内多个沼泽湖泊,象散落的无数珍珠,晶莹闪亮。其中,包括著名的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黄河源头姊妹湖),这里就是黄河的发源地。此地南麓,即是长江的北源所在(南源在相邻的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凸起的山顶常年积雪,白雪皑皑,因山势和缓,山间草甸、沼泽、湖泊花插,野生动物悠然漫步。巴颜喀拉山就是以这般柔美的身段,左手牵着黄河,右手牵着长江,一路向东。在经过最高峰果洛山(年宝玉则,米)后,便来到了黄河九曲第一弯,也就来到了松潘高原,也即诺尔盖草原。若尔盖草原链接着西倾山、岷山,链接着大秦岭。

若尔盖草原处在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处,是一个群山环抱的高原盆地。站在盆地环顾四周:隔九曲黄河第一弯西望是阿尼玛卿山,视线转向西北,望见的分别是西倾山、迭山、岷山、邛崃山、果洛山(巴颜喀拉山)。邛崃山是横断山脉的东列山脉,也是青藏山原的东部边缘。西倾山链接的一些列山脉分别是黄河流域之黑河、大夏河、洮河的源头,长江流域岷江、白龙江的源头。也就是说,西倾山接续了巴颜喀拉山,具有黄河与长江分水岭意义。

西倾山也称西羌山、西强山,蒙古、藏混合语意即“西面的大鹏山”。西倾山地处青海省东与甘肃省东南交界地带,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玛曲县、碌曲县境内,最高峰哲合尔拉布肖,海拔米。西倾山大致呈东西走向,与大秦岭走向基本一致。《尚书·禹贡》言明:“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西倾山是链接巴颜喀拉山与大秦岭的关键一环,也是青藏高原链接大秦岭的关键一环。西倾山是昆仑山之尾,也是大秦岭之首。在地质构造上,西倾山为东昆仑山与大秦岭地槽褶皱系的连接地段。在地理上,黄河东岸的西倾山与黄河西岸的日月山(祁连山支脉)遥遥相对,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青藏高原(第一级阶地)在东南方向通过横断山脉链接着云贵高原(第二级阶地),在东北方向通过西倾山链接着大秦岭,并逐步过度到黄土高原(第二级阶地)。

以黄河、长江分水岭的角度观察,大秦岭与巴颜喀拉山“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巴颜喀拉山是昆仑山的支脉,如此也可以说,大秦岭是走出青藏高原的昆仑山,昆仑山是伸进青藏高原的大秦岭。在两大母亲河分水岭意义上,昆仑山公里,大秦岭公里。如果把大秦岭放在“高山毕至”的青藏山原,怕是连“小不点”也算不上。大秦岭的高度只及青藏高原群山的坡脚。然而,大秦岭毕竟是走出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当诸多高大、极高山悄然隐退之后,正是大秦岭称雄揽胜的天下。由此,大秦岭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大格局:黄河、长江分水岭在山系中的弱势地位发生了根本改观。

大秦岭横卧在中国地理版图中央:头(西倾山)枕青藏高原,伸开左臂搂抱(秦岭北)黄土高原,张开右臂牵住(秦岭南)蜀楚大地,一双大脚(秦岭东段)蹬住了华北、江汉平原。如此这般,大秦岭将中国地理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紧密连接在一起,雄浑阔达,恢弘壮丽,独具一格。

大秦岭“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面对大秦岭,就连一代英主李世民也在雄霸之气中含情脉脉。李世民《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大秦岭是中央山脉,可以说“得秦岭者得天下”。自大秦帝国以来,无论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或是得陇望蜀,抑或是得蜀望陇,中国历史上一再演绎了“得秦岭者得天下”的雄壮故事。大凡衰败分裂的时候,多是大秦岭首尾不能兼顾,南北不能兼得的时候。大凡强盛统一的时候,必定是大秦岭东南西北全部纳入版图的时候。如此这般,大秦岭在中华文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继而成为中华民族崇敬爱戴的父亲山。大秦岭是“中国岭”,中国大秦岭。

大秦岭处在黄河、长江两大母亲河的地理几何中心,也处在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也是中国的地理中枢。在一般意义上,本来就会发生从南到北,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过度的自然现象。由于大秦岭是在低海拔地带突起的高山,也即是周边没有高山的高山,既阻滞了南方气流北上,也阻滞了北方气流南下,从而成为中国自然地理过度的“加速器”,一些原本是以百公里计量的自然景观,在大秦岭浓缩为以百米度量的垂直分布。由此,引起了一系列非同凡响的自然地理变化。

——大秦岭是中国“中央空调”。

大秦岭阻滞气流运行,使中国南北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夏季,大秦岭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其以北的气候干燥。在冬季,大秦岭阻滞北方寒潮南侵,减轻了南方遭受冷空气侵袭的强度。由此,大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成为中国的“中央空调”。在全球范围,这都是非常独特的地理现象。

大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河流不结冰;大秦岭以北为暖温带,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河流结冰。以气候垂直分布来说,大秦岭南坡自下而上可以分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5个气候带;大秦岭北坡缺少最下面的亚热带,其他4个气候带与南坡相同。与此相适应,大秦岭成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秦岭以南是湿润地区,年降雨在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大秦岭以北是半湿润地区,年降雨在mm以下,雨季短,降水少。大秦岭是南北植被的分界线,大秦岭以南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大秦岭是土壤和农业的分界线,以南的土壤以红壤为主,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北以黑钙土为主,以旱地为主,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一年一熟或两熟。

单就这一独特的自然地理影响来说,中国的大秦岭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大秦岭将中国一分为二。大秦岭是“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大秦岭是中国“中央水库”。

山是江河之源。中国大秦岭的生态意义,不仅在于分水,更在于涵养水、供给水。大秦岭能够同时向黄河、长江两大母亲河注水。人们称三江源地区是“中华水塔”,也相信大秦岭就是“中央水库”。除发源了淮河外,“两江四河四库”是大秦岭“中央水库”的集中代表。

“两江”即大秦岭南麓的嘉陵江和汉江。汉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嘉陵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陕西宝鸡的玉皇山(主梁,米)将大秦岭一分为二,以西是嘉陵江流域,以东是汉江流域。玉皇山西侧是嘉陵江“正源”(东源)所在;甘肃天水齐寿山(主梁,米)是嘉陵江“中源”——西汉水的源头所在,在陕西略阳县注入嘉陵江;西倾山是嘉陵江“西源”——白龙江源头所在,于四川广元注入嘉陵江。嘉陵江于重庆朝天门注入长江。玉皇山东侧是汉江“北源”——褒河源头所在,玉皇山南向大支脉紫柏山(留坝)是汉江“中源”——沮水所在,再向南的凤凰山(宁强)是汉江“正源”——玉带河所在。汉江“三源”于汉中合流,于武汉汉口注入长江。

“四河”是大秦岭北麓的四条重要河流,由东向西分别是:(1)洛河,古称雒水。三门峡以下黄河南岸最大支流。源出西安蓝田县、渭南临渭区、华州区和商洛洛南县交界箭峪岭-龙凤山一带,流经古都洛阳,接纳伊河水后于河洛镇注入黄河。(2)渭河,古称渭水。源于甘肃定西渭源县秦岭支脉鸟鼠山,流经陇西高原、关中平原,于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