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宁之声为祖先立碑记 [复制链接]

1#

刘胜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这诗句传诵了多少年,成了清明时节最恰如其分的描述。

爷爷、奶奶和伯公的墓碑前年就订做好了,由于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我和兄弟们去年清明节没回家乡,墓碑也没有立起来,今年我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全国人民基本上可以国内自由行了,于是,清明节前,我和弟弟及堂弟们一起回到了家乡,开始了立碑的各项工作。

我是4月1日下午回到家乡宁远县禾亭镇刘家村的,负责订做墓碑的堂弟胜万3月31日晚上从长沙开车回到了家乡,他4月1日上午联系好了安装墓碑的师傅。由于爷爷、奶奶和伯公的坟墓分布在三个地方,且都是地势起伏不平,道路难行,特别是伯公那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能通行,且路两旁长满杂草,荆刺丛生,要人力抬着墓碑走一公里多山路,所以,兄弟们估计要两天才能安装好三块墓碑。

4月1日晚上兄弟们商量好了第二天的行动方案。

4月2日一大早兄弟们就起来了,联系上帮我们去拉墓碑的车辆,一同前往宁远县逍遥岩乡墓碑制作基地。到了制作基地,验收好三块墓碑后,立即装车。

我们首先将爷爷的那块墓碑拉到山上,将坟墓周围的杂草之类清除,将道路也平整了一番,经与司机商量,想尽办法将车辆慢慢退到坟墓前,兄弟们拿了几根长木棒,利用杠杆原理,慢慢地卸下了墓碑,原计划请挖机帮忙立墓碑的,经兄弟们和立碑师傅们出谋划策,齐心协力一点一点地用人力将墓碑立了起来,节约了一大笔费用。

千辛万苦立好爷爷这块墓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大家终于舒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兄弟们决定先回家吃中饭,奶奶和伯公的墓碑下午再立。

吃过中饭后,兄弟们又坐车往奶奶的墓地进发,将近20分钟车程,就到达了奶奶的墓地。兄弟们清理完道路的杂草后,将奶奶的墓碑拉到了奶奶墓前,采用上午同样的方法,慢慢地将墓碑卸下车,准备好混凝土,先将底座安装好,然后兄弟们用肩抬的抬,用手推的推,边安装边调整,一点一点地移动,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将奶奶的墓碑立了起来,最后用混凝土将底座周围抹平,奶奶的墓碑终于安装好了。

最后就是伯公的墓碑了。由于伯公的墓地比较偏远,根本通不了车,而且是羊肠小道,又是上行路,路两旁杂草长得比人还高,所以,别说抬着墓碑走,就是一个人轻装前进都比较困难,但是,困难再大也得上啊。在订墓碑时,兄弟们考虑到以上情况,就将伯公的墓碑订的规格小一些,两个人能慢慢抬着走。经兄弟们和两个安装师傅商量,大家分成了三组,轮流抬着伯公墓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兄弟们肩膀磨红了,头上冒出了大汗,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经过大家的努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将伯公的墓碑抬到了坟墓前,挖好底座,安放好墓碑,接着用桶装来混凝土填充并抹平,伯公的墓碑就立好了。

在这次立碑的路途中,看着那一个个从远方漂泊回来祭祖的乡亲,在先辈的墓前,焚香化烛,全家跪拜,心中无限感慨。

清明节也有人叫感恩节。在清明节全家上山祭祀祖先,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祖先缅怀感恩的传统美德。如果把一个家族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祖先就是树根、树干,后辈就是枝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开枝散叶。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如果一个人数典忘祖,那他也就忘记了自己从哪来的了。这次兄弟们给祖辈立碑,就是要为祖辈在天堂上个户口,挂个门牌,以便我们及后辈祭祀时能找到地方,也便于我们百年之后与祖先见面时能有个交待,同时对我们的后代也是一次孝德文化的传统教育,所以,是应该的,值得的,意义重大的。

年4月6日家乡禾亭镇刘家村

——商务合作:常宁之声

一种鼓励方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