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发这一年主动作为,厚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庚子鼠年即将过去,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在平稳有序中开创出新的发展格局。告别旧岁之际,撷取华丽温馨的片段,用温情驱散严寒、凝聚人心,用硕果计数过往、激励奋进。

年,在学校*委的坚强领导下,人文与发展学院充分贯彻落实学校*委第三次、第四次*代会精神和“双一流”建设方案,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主题,积极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在平稳有序中开创出新的发展格局。

*建引领全面发展

学院*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谋全局、议大事、抓落实的引领作用,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政管理服务工作,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院*委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学校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体*员和广大师生,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学科布局谋长远

年,学院新增“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博士二级学科方向;增设“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社会政策”本科专业论证,将成为全国首个“社会政策”本科生专业。学科体系得以完善,专业布局得以优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对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进行专项评估,结果为90.1分,认为“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成绩斐然”。

人才培养深耕作

线上教学拓展传统课堂功能。疫情防控延迟开学期间,学院着眼疫情防控安全大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做好信息服务和资源对接工作。学院师生以饱满热情和积极行动应对教育方式的新变化。

行动育人延伸研究生基层岗位实践机制。学院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在现实体验中深耕了实践能力。学院探索建立研究生基层岗位实践机制,帮助研究生以行求知、以知促行,进一步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成果彰显育人特色。学院获评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2项;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北京赛区一等奖1项,“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中国农业大学“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1个班级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15位同学获得市级优秀毕业生称号,45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10位同学获得年第十四届志愿农大优秀志愿者。此外,年,学院1位本科生参军入伍。

师资队伍建设聚能环

引培并举推进人才强院。年,学院共引进师资11人。学院长期设立“新进人才科研启动支持计划”,实行以老带新“传帮带”机制,为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平台,业已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成效显著的教学科研队伍。年,顺利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聘期期满考核及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

近五年学院引进人才数量

使命荣誉树立人才标杆。学院再次实现了国家级人才的突破,充实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储备。曲甜老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展示出学院青年教师的风采。

学术研究创丰收

学术影响力展现强农兴农担当。年,学院获批科研项目66项,科研总经费逾万元。其中,叶敬忠教授、孙庆忠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申报的2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其他4个年度项目获批,彰显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良好发展态势。学院师生在《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篇,进一步提升了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高水平奖项点燃奋进引擎。叶敬忠教授团队研究专著获评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叶敬忠教授团队、李小云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分别获评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高水平获奖成果的取得是学院学术地位和科研水平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说明。

社会服务再升级

实地调研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学院32位教师带队分别前往陕西省平利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镇、四川省德格县等众多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共调研35个县、78个乡镇、96个村庄,真实记录了我国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梳理提炼了各地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

务实有为纵深推进院地合作。年,学院务实推进现有3个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并筹备建立兰考乡村振兴研究院,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红色“1+1+1”活动。同时,积极推进校级教授工作站、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及“三亚研究院”相关工作,提升学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咨政辅政推进政策进程。学院研提的18项政策建议获得批示,推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的政策进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学院教师报道近百篇。此外,“河边扶贫实验瑶族妈妈客房项目”荣获行动者联盟年度全国十大公益项目。

文化传承筑同心

文化自信凝聚行动准则。扎实推进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参与《大国三农》课程建设,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和农大精神成为学院的文化底色,育人为本、学术为业、生机勃发、志趣高洁、温馨团结成为学院共同的价值追求。

文化建设坚定共进决心。楼宇文化建设再添新亮笔;“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等学术活动,沉淀了学院的文化气质;一二·九文艺展演比赛、金秋采摘活动、“包饺子、过冬至、庆生辰”主题活动凝聚人心,展现了学院师生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线

多措并举推动国际引智工作。克服全球疫情限制,学院共邀请外籍专家23人次,开展了线上学术交流、课程教学与科研合作、学生论文指导等工作。“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持续打造国际学术交流“金名片”,8位来自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顶尖学者与广大师生相聚云端,引领学术讨论风潮。

双管齐下做好教育援外工作。学院对全体留学生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管理服务和心理干预,最大程度保障境内外留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线上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调整留学生培养模式,持续做好教育援外工作。

年,学院的发展思路是:以*的领导为统领、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为追求、以文化传承创新为重点、以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拓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强农兴农时代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实现学院各项事业的新突破。

知之所向,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学院将主动识变、求变、应变,以高站位、大视野、宽胸怀,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学校第四次*代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学校事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贡献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发力量”。

文/邵念念

编辑/王树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